監控系統對于公共安全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,但關于安裝監控攝像頭的監管卻令人擔憂,它在維護公共安全的同時,也與保護公民隱私有著不可避免的沖突。在這種情況下便更需要相關部門制定有關法規,盡快將“電子眼”納入法律的監管體系,為攝像頭的安裝地點和方法做出詳細規定,真正的“正面”應用攝像頭。
隨著安防意識的提升,現如今,不少小區內都安裝上了攝像頭,但是部分攝像頭成了“睜眼瞎”,空空一副擺設,到頭來最終受傷害的還是無辜市民。但是,話又說回來,攝像頭安裝得多了就一定是好事么,市民的隱私又如何得到維護?怎樣才能將攝像頭的正面作用放到最大呢?
拿小區安防監控攝像頭來講,或許平時看來它們就是一些不起眼的“擺設”,但是當小區居民在小區內受到人身或財產侵害時,攝像頭就可以為破案提供重要的線索,保護居民利益。像報道中提到的濰坊圣榮廣場,102個攝像頭存在于每一座樓宇的主樓道內、每條主干道上、小區的每個進出口,雖然平時業主前來調看錄像多是為了小事,但也足以看出在小區內適當安裝“電子眼”已經對居民起到了積極作用。至少它們能給那些“不自覺者”起到一定意義上的震懾作用,小區內小偷小摸的時間自然會相應減少。
當然,攝像頭是“死的”,人是活的,還有不少居民會擔憂,無論是小區還是其他公共場合,多數監控攝像頭的角度是可操控的,而那些實施安防監控的工作人員,誰來監督他們肯定會把攝像頭對準公共通道或停車位,而不是對準居民臥室窗口或是別的什么地方?
其實,這樣的擔憂也不是沒有道理。最近一段時間,網絡上經常爆出一些“火爆”視頻,雖然視頻主角的部分行為過分了些,但畢竟沒有觸犯法律或道德底線,而“電子眼”的操作者卻因為各種原因私自將錄像公開,侵犯了當事人的權益。我們不禁要質問,誰給了他們窺探他人隱私的權力?誰又有權將監控視頻隨意泄露,甚至上傳到互聯網上,供成千上萬的人閱覽、下載?
隨著社會的發展,在維護社會治安和提高百姓安全感方面,“電子眼”毫無疑問的發揮了重要作用,但是由其引發的矛盾也在跟著升級?!半娮友邸睌z像頭作為一把天生的“雙刃劍”,一方面擔任著維護公共安全的責任,一方面又得時刻保持警惕不能侵害市民的隱私權。由此可見,攝像頭不僅要裝,更要裝得“藝術”,裝得“合規矩”。